剧情介绍
1996年威尼斯电影节Luigi De Laurentiis奖
1997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奖
介绍:这部貌似简单而带有记录风格的影片描绘出巴勒斯坦爱国电影人Elia Suleiman的个人寻根之旅。影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下拿撒勒古城中荒谬而寂静的阿拉伯地区。第二部分则用一种相对政治化的眼光观察这个城市,而Elia Suleiman在这部分扮演较为积极的角色。他来到自己的出生地找寻灵感,但他所看到的却是阿拉伯人民深陷在文化身份危机中的一幅幅凄惨的画面。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一位阿拉伯少女想要在自己的城镇里获得比传统妇女更独立的地位,然而却因为居住在犹太区的居民怀有偏见而无法实现。 A Palestinian expatriate filmmaker (Elia Suleiman) documents the los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Israel's Arab population.
1997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新导演奖
介绍:这部貌似简单而带有记录风格的影片描绘出巴勒斯坦爱国电影人Elia Suleiman的个人寻根之旅。影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下拿撒勒古城中荒谬而寂静的阿拉伯地区。第二部分则用一种相对政治化的眼光观察这个城市,而Elia Suleiman在这部分扮演较为积极的角色。他来到自己的出生地找寻灵感,但他所看到的却是阿拉伯人民深陷在文化身份危机中的一幅幅凄惨的画面。最为显著的一个例子:一位阿拉伯少女想要在自己的城镇里获得比传统妇女更独立的地位,然而却因为居住在犹太区的居民怀有偏见而无法实现。 A Palestinian expatriate filmmaker (Elia Suleiman) documents the los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Israel's Arab population.
竟然很冷幽默,等待着劝架的餐厅员工,一直在The Holy Land门口抽烟的两个人,用对讲机指挥警察的租房子的女人。拼贴小品,松散零碎。
可能启发了拉巴基《吾等何处去》?
这片可以和《地下》比着看。
第一次看苏雷曼的长片(已经忘了他短片拍得什么了……),结构松散但是很有趣,在日常生活的无聊中发现各种尴尬和可笑的瞬间,好多场景真的好像罗伊安德森啊。导演自己出演(在美生活12年后回国)的“日记”,混杂纪录片的手法(尤其前一半),拿撒勒和耶路撒冷随手一拍都是带有丰富政治潜文本的场景。
在拿撒勒随便拍个镜头可能都有点意思
观影瓶颈期,看过留脚印~
事实证明但凡片名带有编年史的剧情片,八成你就看不懂了
每个人都是一副冷冷的表情,但是爸爸真得是一个好人,所以总是能大难不死
出乎我的意料,画面构图很是精致。缺乏对他们历史的了解,理解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他还和吉泰合作过一部
凄惨的现实
是不是让人想起《站台》?小城寻根之旅注定迷失在变迁与碎片中
It's raining culture. 苏雷曼归国后的第一部作品,以一贯的沉默局外人角色来出演自己。离乡多年重返耶路撒冷,在对称美学和冷幽默的目光下,抓住了巴勒斯坦乡亲父老们在被殖民文化中的各种生活琐碎。这种逐渐失去土地和家园的时代氛围,和现在的海南岛挺像的
不懂中间的历史文化,所以看起来特别费劲。而且我的初衷是想看《时光驻留》的→_→
看欧容的时光驻留居然下到这片,还全看完了,有些地方挺有讽刺性的,但是太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