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晚餐时偶然相遇在一个浪漫的旅店。尽管两人都已结婚,但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己在同一张床上,质疑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他们同意每年在同一个周末见面。最初是舞台剧,两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中,在同一个房间里不断变化。每一个都是按时间表出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个人危机,而另一些人则会帮助他们度过危机,他们往往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A man and woman meet by chance at a romantic inn over dinner. Although both are married to others, they find themselves in the same bed the next morning questioning how this could have happened. They agree to meet on the same weekend each year. Originally a stage play, the two are seen changing, years apart, always in the same room in different scenes. Each of them always appears on schedule, but as time goes on each has some personal crisis that the other helps them through, often without both of them understanding what is going on.
211106 【C】室内剧,谈论生活与情感,谈话的语境随飞逝的时代转变,每一次跨越间,就像快速掠过了漫长却又短暂的过去,令人被伤感所侵袭。罗伯特·马利根的创作总是以浓郁的情感基调作为依托,并且很难脱离。
看完感叹这两个人是真的很合得来,这种只需看三言两语就能明白they're meant for each other,从男主很坦白的和女主聊起"imponent"这件事也能想见。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台词写得妙,足见戏剧改编的底子。还有"I'm in big trouble, doris, because I find everything you say absolutely fascinating"这种话真的学到了。片头曲The Last Time I Felt Like This虽说是一首大俗歌吧,但乍一听真是如泣如诉,差点把我弄哭了,搭配上第一段蒙太奇,和历史照片拼贴,煽情效果立竿见影。
片中两位主角的约会是一年一次,而导演的记叙是颇为平均的大约四五年一次。每当须要推动剧情的时候总有戏剧冲突出现,让片子平添不少人工的感觉。此外,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演员造型、台词,还是情节设计,都太过追求刻板印象,通片看下来,虽然有让人叫好的桥段,但总体来说,一种对政治正确的厌恶还是超过了对片中人物之爱情的感慨。所以这部片到底要表达什么?如果要表达爱情,就不该那么政治化;如果要隐射政治,则政治部分太过喧宾夺主,反而显得如此辛辛苦苦设定这样一个特殊的爱情场景没有必要。所以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怎么取舍,怎么平衡,影片似乎可以做得更好。
没有责任感和幽默感,自尊心过剩,聒噪讨厌的男人。每次音乐一起就开始放年代照PPT。
看了戏剧院改编的话剧,题材包括叙事都很好,所以想看……虽然不知道是改编的戏剧还是戏剧改编的电影,反正电影形态不成功。没想到的是看戏时赞不绝口的串场竟然是电影里的……哪有这样的电影啊
去年此时,明年此时。
我有在看,你有没有看到
透过男女主角一年一度的话痨式约会侧面反映了时代变迁的样貌。
还挺喜欢里面的对话的。
怎么说呢!唉
Johnny Mathis & Jane Olivor合唱的《The Last Time I Felt Like This》好動聽。
那是我们绵延不绝的爱。
#封闭空间叙事#“乌托邦—守望者”空间关系模式。尽管外面的世界瞬息万变,二人的人生亦沧海桑田,但是二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却如同“守望者”一般,始终坚守着一份超越时间的爱情。小屋也通过二人对爱情的守望,也建构起一个时代变迁中永恒不变的“爱情乌托邦”。#时间拼贴#时间拼贴并不受限于故事元素,它有时候也可以采用摄影的形式,历史事件的拼贴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是美术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表明时间的逝去。它成为一种景物定场,为人物确立布景和情感背景。
9/21。七分。Same Time, Next Year。Bernard Slade 1975年的戏剧改编
两位主角同一地点六场无休止的对话,贯穿26年的历史变迁,每一次蜜语和争吵,都满满的表达了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