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暂无
One of the most widely praised American avant-garde films in recent years, James Benning's 1977 feature is a laconic mosaic of single-shot sequences, each offering some sort of image/sound pun or paradox. At once a crypto-narrative with an abstract, peekaboo storyline and a fractured, painterly study of the American midwestern landscape, 11x14 points toward the creation of a new, non-literary but populist cinema.
这次没太那么懂班宁想干什么...待重看
从班宁的这部缀连式实验长片仿佛看到了我深爱的贾木许电影中的美学源头。无疾而终却又意味深长…黑场真的不是因为素材没拍够吗…哈哈
断裂的碎片的画面在运动中自有其脉络。列车上的长镜头,让我堕入了相同的梦境,感受大于一切。
真实、珍贵的美利坚影像。影片接近尾声才感知到隐秘叙事的存在。纪实性与实验性的调和。探索影像更多的可能性...
上床那一镜也太法国了,想减一星,但怎么能对班宁下得去这个手呢😨
5.0+。「布吉伍吉单程路」中对于镜次长度、镜头运动的形式枷锁被解开,于是与形式互动(遵循、破坏、揭露)所产生的趣味也不再存在,但在捕捉日常景观中的运动时更加自由。静止镜头通常是一个一次性的动作过程或一个不断反复的动态瞬间,运动镜头则不断与被摄物形成牵引与被牵引的关系,并延续「布吉伍吉单程路」中利用画外空间进行的视觉欺骗。最好的两个镜头都调整了影像的速度:一个是烟囱冒烟的降格镜头,班宁向我们证明了一些细微的处理能使最普通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变化;另一个是面向街道的车载升格镜头,伴随着减弱的、低沉的打桩机的噪音(与现代电影中的电子乐低音作用相同),镜头缓缓平移,行人的动作被放慢,路边建筑反射着阳光和摄影及所在的汽车的倒影,即刻进入超验的情境。
与其说是实验电影,不如说是记录影像,每一帧都有截图的冲动,除了开头那长达10分钟的铁轨长镜头以外,剩余的部分就像是拍出了城市的毛细血管,楼宇、大厦、公寓、联排屋、郊外、田野、club、公路、卡车、草坪、水渠、动物园、奶牛、长颈鹿......色彩真美,每一帧都像是看画册。
8.2/10 行车,公告牌与电视般的过场效果;跟随列车的长镜头犹如分屏的变体,同时也是扭结过去-未来两个窗口的进行时态
是对风、人与物形态的捕捉,元素的枯燥也更加凸显自然运动的美妙。
生病了啥都看不进去,点开这部意外地发现还挺舒服的。我可太喜欢看车窗外的风景了。
光在介质中的运动。透明的东西并不是不存在,我们穿过它的同时也在感受,但一点注意力是必要的——墙壁上粼粼的光斑,或是从烟囱中涌出的烟雾的变向。真希望列车上的镜头能一直拍下去。
居然意外的拥有一些结构性的安置,也有一些隐秘的叙述,但在惊人响度的流变面前已不值一提。一些长镜灵气十足,在简单的自然中任由想象力寄生,且随影像前行。
失去了掠过思维的活跃方式,暂且放下所有阐释和思考。-不妨进入班宁的"感觉影像",在接受剪辑的冲击的前与后的观看时刻,予以最浅白的目力,拥抱最深沉的运动。
在大家讨论诺兰如何运用钳型并开展叙事的时候,人家班宁早在上世纪就玩过了。
实在太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