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饱受战火折磨的未来城市。即便饥荒蔓延,阿丽莎和马克西姆仍在英勇地工作,以保护世界上最重要的种子宝库,这些种子是国家未来粮食供应的关键,也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是一则有关未来的寓言:关于生长与衰落、爱情与战争、希望与失望,以及人性与其黑暗的瞬间。
Caught in the grip of a war-torn Russian winter, the city is starving to death. Despite their hunger, Alyssa and Maksim heroically work to preserve the treasures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seed bank - treasures that hold the key to the future of their country's food supply - even though its sustenance could mean their survival.
#HIIFF·1st film# 以列宁格勒保卫战为原型而创作的近未来故事,但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科幻元素。黑白摄影质感绝佳,通过保存种子的人们来切入战争和饥饿的角度小而精巧,有很多动人而充满灵气的瞬间,例如那在黑暗中堕入虚无的唾沫。出自战争中的真实文字和环境音赋予了来自现实的重量。但可能受限于成本,置景尤其是演员的状态缺乏信服力,饥饿感和绝望感也就缺乏力度。
以为是一个脑洞很飞的片,其实是我误会大了。导演的处女作长篇,其反思战争的角度也是蛮有创意的,二战真实故事基底/未来世界的设定,黑白摄影是亮点,但整体欠火候。
#2ndHIIFF# 人物的“游魂”感做出来了,影像质感还成,但光顾着凹造型了吧?故事讲的啥玩意?并不是来看你上光影课的谢谢。
镜头给到的每一处逼仄只剩角落与死寂。冻结的码头,阴秽的街道,赤裸的尸体,抢夺食物的难民,筋疲力尽的怒吼,吃死去的母亲的口粮: 而迟到的食物已经不再属于能解决饥饿的范畴。因为损坏了一层又一层身体的机能,精神的底线,徒留的一切,竟然是如此高纯度的痛苦。所有的拯救都变质,所有的死亡已不必试探。它只是一种模式。只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结局。未来是怎样的?未来对于苦难的当下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2nd HIIFF#另一种形式上的战争反思,全无战争场面的描写,却能在细碎而庸长的生活中反映群体性的疾苦。黑白影像+手持摄影是特色,通过声音系统和肢体动作的大特写作为情绪营造的突破口。刚开始生活是黑白的,只有死亡是彩色的,因为死亡能够刺激人们脆弱的神经。到后来,日常生活和死亡都是黑白的,因为死亡已经变成了生活本身。
优:音效处理 镜头调度 长镜头 仰拍 特写 缺:待补
#HIIFF·1st film# 以列宁格勒保卫战为原型而创作的近未来故事,但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科幻元素。黑白摄影质感绝佳,通过保存种子的人们来切入战争和饥饿的角度小而精巧,有很多动人而充满灵气的瞬间,例如那在黑暗中堕入虚无的唾沫。出自战争中的真实文字和环境音赋予了来自现实的重量。但可能受限于成本,置景尤其是演员的状态缺乏信服力,饥饿感和绝望感也就缺乏力度。
意义、价值、未来,都无法超脱忽如其来的死亡。酒足饭饱之际,我们赞美生命和生活,并自封万物灵长;当饥饿和战争把人类的秩序和规则清零,我们又自动贬格为畜牲。由此可见,我们的道德和社会规范是多么的脆弱而不可信。
黑白摄影太美了
配乐好听但是突兀,敲击声是什么;画外音取自the siege of Leningrad亲历者写的诗;除了火星子和雪以外都是黑白的;个体故事里见collective 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