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踏足那些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发展中国家,在他的镜头下,有如工蚁般辛勤工作的福建某工厂流水线的工人、有来自世界各地在江浙某村堆积如山的电子垃圾、有位于孟加拉仿佛堆满死尸一般的拆船厂、有如同黑云滚滚遮天蔽日的天津塘沽港煤矿基地、也有宏伟壮丽仿佛造福千秋万代的三峡大坝工程。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类以环境为代价,追逐着眼前那微乎其微的利益,却不知早已将环境和自己的命运逼向末途……
本片荣获2007年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河水潺潺(River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2006年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加拿大影片和最佳纪录片奖。 Jennifer Baichwal's cameras follow Edward Burtynsky (1955- ) as he visits what he calls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slag heaps, e-waste dumps, huge factories in the Fujian and Zhejiang provinces of China, and a place in Bangladesh where ships are taken apart for recycling. In China, workers gather outside the factory, exhorted by their team leader to produce more and make fewer errors. A woman assembles a circuit breaker, and women and children are seen picking through debris or playing in it. Burtynsky concludes with a visit to Shanghai,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city, where wealth and poverty, high-rises and old neighborhoods are side by side.
本片荣获2007年加拿大金尼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河水潺潺(RiverRun)国际影展最佳纪录片奖、2006年多伦多影评人协会最佳加拿大影片和最佳纪录片奖。 Jennifer Baichwal's cameras follow Edward Burtynsky (1955- ) as he visits what he calls manufactured landscapes: slag heaps, e-waste dumps, huge factories in the Fujian and Zhejiang provinces of China, and a place in Bangladesh where ships are taken apart for recycling. In China, workers gather outside the factory, exhorted by their team leader to produce more and make fewer errors. A woman assembles a circuit breaker, and women and children are seen picking through debris or playing in it. Burtynsky concludes with a visit to Shanghai, the world's fastest growing city, where wealth and poverty, high-rises and old neighborhoods are side by side.
工厂在20年前的厦门,给教授分享了20年后的陈直,同样的工厂,同样的海德格尔,同样的厦门,只是家呢?
走马观花的奇观。
科技与工业的发展为生活带来了便利,我们不可能放弃它们,但应当意识到的是与享用它们同时存在的不道德,这种不道德至少体现在对更多人、自然以及动物的部分权利的剥夺。影片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奇观,把背后的故事呈现在了只见过手机、可乐的人们面前,这些画面是极度震撼的。不是要否认技术的进步,但有同理心的人应当心存愧疚,应当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放弃自己享用的部分便利,弥补那些收到侵害的人和物。| 登楼叹⭐⭐⭐:沿着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地位拾级而上,每个人似乎都被囿于藩篱中,出让着自己作为人的权利,物化成为社会中的部件。本片快速展示了这个时代的一副全景图,临了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但就是有种阴阳怪气不知作何抒发,一切都既不正常,又很正常。不过在盖棺定论之前,留下时代的影像总归是宝贵的。
人造的风景
要从白男的目光中挣脱出来,超越奇观,意识到manufacture是一个后殖民议题。他的利润从哪里来?他给了那两个挑煤工多少钱?
难以避免得带有某种凝视感。不过片中所记录的影像在隔开十几年这么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跨度之后,倒的确能焕发出别样的余韵。我们很难设想今时今日这样一部纪录片是否还能拍摄成片,又或者它在今时今日的中文舆论场上会激起怎样的波澜。
资源画质一般。
景观摄影的中国。感叹怎么没早点出生,就能早点拿起摄影机了把巨变中的中国纪录下来,但又想,现在又何尝不是呢。
无论在自然或人造的风景前,人都是渺小的。
对冲的视觉尺幅构造和风景成因推测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不遮掩的 甚至就是目的所在 然而进入后 1/3 的片段 焦点涣散了 而因为晚了这么多年对比着登楼来看 反而能在一些工地工人的随口一句话感受到超越时间维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白左垃圾片
不懂為什麼中間有些照片要專門弄成黑白,看著不適。整個片子缺乏深度,真的就是景觀了。作為照片看看還可,紀錄片的話,也不過如此。
industry noise,客观如题,那是个破坏性的阶段
那句“我太紧张了,能不能拿个资料”直接把我整笑了。拍得很写实,不过中国的环保经过这些年已经翻天覆地变化了
411